8个月了,
我以为这辈子再也看不见了,
是你们让我重新看到了光亮!
在我院眼科复诊室,52岁的张先生望着眼前逐渐清晰的世界,激动地向王睿主任医师连连道谢。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右眼视力已恢复至0.05的患者,曾因严重眼外伤被多家医院断言“无法治愈”。
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光明修复战”,是医患共同谱写的奇迹。
01?
一次小意外酿成大问题
8个月前,张先生右眼不慎被异物扎伤,起初只是轻微疼痛,他并未放在心上。
然而,疼痛虽轻,眼部的损伤却在悄然恶化。噩梦悄然而至——他的右眼视力开始逐渐下降,最终发展到“视物不见”的地步。
焦急的张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得到的结果却如出一辙:右眼瞳孔闭锁、外伤性白内障、角膜白斑,眼底情况不明,病情复杂且拖延时间过长,手术风险极高,术后视力恢复希望渺茫,甚至可能面临眼球萎缩的风险。
没想到病情发展到了这般地步。“医生说,这只眼睛基本没救了,让我做好失明的心理准备。” 回忆起那段黑暗的日子,张先生的声音仍带着一丝颤抖。
我真的要和这个多彩的世界告别吗?张先生在内心一遍遍地反问着自己。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张先生于5月21日来到我院眼科。王睿主任医师接诊后,仔细检查了他的眼部情况:右眼视力仅剩光感(LP),角膜中央偏颞下方有片状白色混浊且与虹膜粘连,瞳孔移位呈裂隙状,眼底根本无法窥见。
结合病史,王医生判断:异物造成的损伤已累及角膜、虹膜、晶状体等多个眼部结构,若不及时手术,不仅视力无法挽回,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眼球安全。
正常的眼睛
张先生的右眼
02?
我的眼睛真的没办法了吗?
张先生的这个情况,相当于在“废墟”上重建眼部结构。
虹膜前粘连、瞳孔闭锁、晶状体混浊,每一个问题都是手术的“拦路虎”。
必须一步一步精准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二次损伤。
即使概率渺小,即使困难重重,只要你愿意,我们就拼尽全力。
2025-08-0511点40分:一场精密的“右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白内障晶状体机械性碎裂术+人工晶状体层间固定+瞳孔成形术”拉开序幕。
术中,医生在高倍显微镜下小心翼翼操作,整个手术历时1小时,每一个步骤都如“绣花”般精细,最终成功为张先生的右眼“重建”了光学通路。
手术成功只是开始,恢复视力之路仍然漫长……
03?
术后波折不退缩,医患携手闯过重重难关
术后第1天复查:张先生右眼视力恢复至0.02,但眼压较低,只有6.2mmHg,角膜后弹力层出现皱褶。针对这个状况,医生立即给予激素注射和眼膏涂抹,促进眼压升高,控制炎症反应;随后每天复诊监测眼压,直至眼压恢复正常。
术后第4天:突然出现前房及玻璃体血性混浊,视力暂时回退至光感,眼压也持续偏低,王睿主任医师果断调整治疗方案,增加口服激素剂量并立即进行球周注射,全力控制出血和炎症。
术后第8天:虽然玻璃体仍有血性混浊,眼底暂时无法窥见,但医生凭借丰富经验判断病情处于可控范围。
王睿主任医师每周密切关注张先生的恢复情况,根据眼部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而张先生也对医生充满信任,积极配合治疗。终于,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6月30日的复诊中,好消息传来:张先生右眼视力恢复至0.05,眼压稳定,人工晶体位置正常,眼底视网膜平伏。
至此,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光明修复战”宣告胜利。
“能看到东西的感觉真好,哪怕只是模糊的影像,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张先生兴奋地说。
医生特别提醒
回顾整个诊疗过程,王医生感慨道:“张先生的案例警示我们,眼外伤后轻伤不下火线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眼睛是极其精密的器官,哪怕是看似轻微的损伤,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严重后果。”
??眼外伤后无论疼痛与否,都应立即就医,尤其是异物扎伤、撞击等情况,黄金治疗时间往往在受伤后几小时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眼外伤后更易出现并发症,需严格控制基础病,同时密切监测眼部变化。
??术后恢复期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眼红等不适,需立即就诊。
来源:西安市人民医院 西安市第四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