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目前在智能驾驶江湖,英伟达的芯片还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不信大家看看之前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大多使用Orin X方案,一颗芯片的算力是254TOPS,有些是使用2颗,变成508TOPS。
后来,英伟达表示,要研发新一代智驾芯片,那就是Thor(雷神),英伟达称它的算力高达2000TOPS,并且他还是一颗中央芯片,一颗顶6颗。
这颗芯片,可以同时为自动泊车、智能驾驶、车机、仪表盘、驾驶员监测等多个系统提供算力,一颗至少顶原来的6颗。
于是国产车企们兴奋了,大家纷纷表示要等英伟达的芯片出来。
因为这种中央计算芯片,能够让汽车成本大大降低,他集中了计算资源,也降低了汽车的布线规模等等。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英伟达的这颗智驾芯片Thor不断的跳票,原来说2024年量产,最后多次跳票,不仅跳票,在台积电代工时,台积电发现了其设计缺陷,导致良率低下。
最后英伟达又又又跳票,重新设计后再提交台积电后,原来说2000TOPS的算力,变成了700TOPS算力,同时所谓的一颗顶6颗的设计成泡影,无法实现,只能当一颗普通的智驾芯片来用。
英伟达不断的跳票,最后性能还大削减,影响的是谁,当然是原来计划要用它的国产车企。
比如小鹏,原来计划在P7+、G7上用它的,最后Thor跳票,P7+不得不用双Orin X方案,而G7也因为Thor跳票,不得不启用备用方案,换上了自研图灵芯片,还只是在Ultra上使用。
理想原计划使用Thor的,最后Thor跳票,导致理想自家的40亿体量的VLA模型搞不定,算力不够,最后不得不自研的“舒马赫”芯片。
还有小米YU7,虽然也用上了Thor,但算力只有700TOPS,远低于原来的2000TOPS预期,导致一些大模型,也无法部署。
所以说,Thor的延期把理想小鹏、小米等车企狠狠背刺了一波,大家都被割惨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Thor的不断跳票,又促进了车企们自研芯片,比如小鹏,拿出了自研的图灵芯片,并且上车了。理想要自研“舒马赫”芯片,蔚来有“天玑”芯片……
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Thor的跳票,逼出来的,可以说,他一方面确实害惨了一些国产车,但也倒逼一些国产车自研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