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最近英伟达H20芯片因为涉嫌存在“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功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直叫嚣“中国威胁论”的美国,终于向世界证明了谁才是“贼”!
要知道这些非法芯片不仅在我国关键领域埋下的后患,甚至能威胁到数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相当于悄无声息的在我国埋伏了数万个“美国间谍”。
这场风波究竟因何而起?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颗“定时炸弹”?
中国特供芯片成“间谍”
芯片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手机、电脑到地铁闸机、医院的CT设备,再到城市交通的信号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模块,芯片无处不在。
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芯片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执行驾驶指令和保障车辆安全。
然而因为我国芯片发展的局限性,所以只能引进美国尖端芯片来突破科技难关,但一直以来我国用美国芯片的领域不在少数,为什么唯独H20芯片要“作妖”呢?
其实H20是英伟达为中国市场特供的AI芯片,性能较其旗舰产品大幅削减,以符合美国2022年10月出台的半导体出口管制要求,但“缩水”背后,却暗藏美国的阴谋。
2025年7月,中国网络安全协会率先提出,H20芯片可能存在“后门”漏洞,允许远程追踪和关闭设备。
随后《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将问题推向高潮,指出这些芯片可能让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面临“被遥控”的风险。
要知道在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全球市场的60%. 这些车辆依赖数千个芯片,其中高性能AI芯片如H20用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
如果这些芯片真的存在“后门”,一旦被远程操控,高速行驶的汽车可能突然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一些政客公开主张在出口芯片中嵌入“遥控器”,以便在必要时限制他国使用。
7月31日,英伟达官方回应称,H20芯片的任何功能都仅用于“合规审计”,不存在“后门”或恶意设计,但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英伟达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
不过幸好我国早有先见之明,早就做好了这个最坏打算。
中国的未雨绸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升级为“科技战”以来,美国通过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和技术,试图遏制中国在AI、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崛起。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出台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了包括英伟达A100和H100在内的先进芯片对华销售,迫使英伟达推出性能缩水的H20以维持中国市场。
然而,中国对这些“特供”产品的警惕性也日益提高,2023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额达3494亿美元,但进口设备(如光刻机)的依赖度仍旧非常高,这种“卡脖子”的战略弱点,也促使中国加速芯片自给自足的步伐。
在H20芯片爆雷,市场立马打出“第一枪”,根据专业人士预测,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66%的份额预计将在2025年跌至54%,而国产芯片的份额则预计从2023年的17%,激增至2027年的55%。
而华为的昇腾芯片,无疑会成为最大受益者,寒武纪和中芯国际也迎来一波上涨,如今360公司率先宣布全面弃用英伟达芯片,转向国产方案。
毕竟人们都明白,一个功能再强大的芯片,如果存在被远程操控的风险,就如同握在手中的定时炸弹,毫无价值。
如今“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 H20事件进一步唤醒了企业的风险意识。
H20芯片风波的最终影响仍在发酵,英伟达的信任危机可能进一步加速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但也提醒我们,全球科技供应链的复杂性无法一蹴而就地解决,中美之间的技术博弈不仅是企业的竞争,更是国家战略的较量。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需要平衡自给自足与全球合作,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保持开放创新。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信任是科技合作的基石,而这份信任必须建立在透明和可验证的基础上。
信息来源:
京报网2025.08.02《人民日报: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
凤凰网科技2025.08.04《H20恢复销售作用有限?分析师:英伟达难阻在华份额下滑》
界面新闻2025.07.21《国安部发文提示:境外生产芯片可能故意留“后门” 摄像头被远程开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