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个国家浩浩荡荡开到中国家门口,声称要维护"自由航行",却在演习中专门练习"打了就跑"的逃跑战术。
而在日本海,中俄两国却在演练最危险的潜艇救援,将各自的"命门"毫无保留地托付给对方。
同样是军事演习,为何一个练逃跑,一个练救命?这种鲜明对比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作者-彤
19国围堵vs中俄联手,谁在演戏谁是真心
先来看看这幅奇特的画面。
西太平洋的天空下,300架战机编队飞行,80艘军舰破浪前进。
美国拉着18个"小伙伴",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护身军刀-2025"演习,战线从印度洋一直拉到太平洋,这阵势,确实够唬人的。
但仔细一琢磨,这场演习的核心科目有点意思。
叫"敏捷战斗部署",说白了就是怕被人一锅端,提前练练怎么打了就跑、化整为零。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19个国家跑到别人家门口,不是练怎么打胜仗,而是练怎么逃跑。
再把目光转向1800公里外的日本海,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同期登场,规模看起来没那么庞大。
但这次演习有个细节,绝对震撼眼球。
俄罗斯派出了"伊戈尔·别洛乌索夫"号深海救生船,要和中国潜艇进行模拟对接演练。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潜艇,是一个国家最机密的战略武器之一,它的逃生舱口就是它的"命门"。
把自己的"命门"大大方方向另一个国家敞开,让他们来练习怎么"救命",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军事合作,这是一种可以托付生死的战略信任。
两个演习,两种画风,反差不要太明显。
一边是19个国家练"逃跑",一边是两个国家练"救命"。一边是表面团结实则各有小算盘,一边是真正的生死相托。
说这不是有意安排的,估计连小朋友都不信。
战机趴窝vs潜艇救援,两种合作高下立判
再聊聊这背后的门道,19国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这个"联盟"的水分有点大。
就拿英国来说,为了向美国大哥表忠心,急吼吼地把"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派了过来。
结果呢?这艘航母的护航编队里,不少军舰都是从北约盟友那里临时借来凑数的。自家海军的家底早就没那么厚实了。
更尴尬的事还在后头。
这艘航母路过印度的时候,一架宝贝得不得了的F-35B战斗机,居然出了严重故障,直接在印度趴窝飞不起来了。
想运回去都费劲,还得提心吊胆怕印度人偷学了技术,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了配合美国的战略,这些盟友们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他们真的愿意为了美国,和中俄彻底撕破脸吗?
我看未必。
这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是定期向山姆大叔"交保护费"的形式。
比如英国这么积极,恐怕还惦记着美英澳"奥库斯"联盟里,澳大利亚那笔潜艇订单的大生意呢。
所以别看对面阵仗大,但这种靠利益捆绑的"草台班子",其内里的信任度和凝聚力,跟中俄这次的联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反观中俄这边,那个救生船演练的细节,真的很说明问题。
这种信任,是那19国联军无论如何也模仿不来的。
他们可以一起演练开火,但绝不敢一起演练"救命"。
因为真正的合作,需要的不是利益计算,而是战略互信。
这种互信,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的,也不是金钱能买来的。
表面风光的19国联盟,内里竟如此脆弱
把视线拉远一点看,这个19国联盟的问题就更明显了。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庞大的军事联盟,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基于共同利益而非共同信任的"联盟"。
各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日本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
作为美军在东亚的"铁杆基地",每次中俄舰队经过,日本的海上自卫队比谁都紧张。
派出的"凉月"号驱逐舰几乎是贴身紧逼,搞"窒息式"的跟踪监视。
这种近乎偏执的监控,恰恰暴露了它内心的深层恐惧,这不是强者的自信,而是做贼心虚的表现。
再看看其他几个"盟友"的表现。
菲律宾在马科斯政府的操弄下,几乎是引狼入室,不仅给美军开放了更多的军事基地,还让美国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赖着不走了。
这玩意儿的射程,能轻松覆盖南海大部分区域和沿海重要城市,几分钟就能打过来。
韩国呢,前总统尹锡悦时期部署的"萨德系统"又重新启动。
雷达的眼睛死死盯着中国的一举一动,等于是在中国家门口架起了好几把狙击枪,还反过来问你为什么这么紧张。
人家都把刀架你脖子上了,你总得练练怎么格挡、怎么反击吧?
所以,中俄这次把"防空反导"作为演习的重中之重,针对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面对已经部署到家门口的导弹威胁,中俄两家都感觉到了切肤之痛。
坐在一起练练怎么把飞过来的"子弹"打掉,是再正常不过的防御之举。
这种应对,不是挑衅,而是被逼无奈。真正挑衅的,是那些总想在别人家门口点火的人。
当信任战胜威胁,西太平洋的未来已经改写
最后说说这事儿的走向。
这次为期5天的演习结束后,中俄海军编队不会各回各家,而是将直接组成联合编队,前出太平洋,进行第六次海上联合战略巡航。
这已经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常态化的行动了。
你不是喜欢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来我家门口转悠吗?
那好,我们也可以去太平洋深处逛逛,到你家后院看看风景。
这叫礼尚往来。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特地强调这次联合军演"不针对第三方"。
当然,如果有人非要对号入座,渲染"中俄军事威胁论",那也只能说他们做贼心虚。
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挑衅中俄,为何害怕中俄联演呢?
这种从"演习"走向"巡航"的常态化,标志着什么?
标志着中俄的联合海上行动,正从阶段性的"演习"模式,走向常态化、机制化的"巡航"模式。
过去,是美国及其盟友以"航行自由"为名在中国周边进行常态化巡航。
如今,中俄也开始在广阔的太平洋进行联合战略巡航。
这是一种"礼尚往来",更是对单极霸权逻辑的一种平衡。
说到底,西太平洋的未来正在被两种力量塑造。
一种是美国主导的、庞大的、以利益为纽带的联盟体系,它试图通过不断增加军事部署和制造地区紧张,来维持其主导地位。
另一种则是中俄之间这种基于深度互信、聚焦共同安全的战略协作关系。
它不拉帮结派,不针对第三方,但致力于维护地区的战略稳定。
哪一种关系更坚固,哪一种力量更能经受住历史风浪的考验?
当19国的战机还在演练如何"打了就跑"时,中俄的潜艇和救援船正在深海之下,演练如何"托付生死"。
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结语
两种合作模式的本质差异揭示了国际关系的真谛:真正的伙伴关系建立在互信基础上,而非利益算计。
基于信任的合作终将战胜基于威胁的联盟,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变化的世界格局,你认为什么样的合作更有未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