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本彰显司法为民大情怀——定西法院推进要素式示范文本应用纪实
今年以来,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力推进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应用,全市法院76.24%的当事人、律师主动应用要素式示范文本开展诉讼,民间借贷、金融借款合同、离婚等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率超80%,当事人诉讼体验感持续提升,司法效率与温度在“一张张诉辩状”中悄然生长。
要素填空,批量立案驶入“快车道”
某信用社代理律师宋维兵望着眼前厚厚的材料,心里不禁犯起了难:“21起金融借款纠纷,涉及21名被告,借款累计200余万元,这是最让人头疼的批量金融纠纷案件。”面对往常需要数日梳理的复杂账目,宋维兵在通渭县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人员的推荐下尝试了要素式起诉状示范文本。
这份“要素清单”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威力。立案庭庭长常世勋在系统上同步审核,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全部案件的审核立案流程。“起诉状要素清晰,争议焦点一目了然。”常世勋指着电脑屏幕解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及借款本金、复利、罚息等,通常需要大量时间检索关键信息、梳理案情、计算利息等,而要素文本像标准化零件——金额、日期、违约事实、利息计算方式等一目了然,效率自然倍增。”
结案后,宋维兵主动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专题讲解了示范文本的便利和填写规范,并推荐其他律所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主动使用起诉状示范文本。“100%使用示范文本,就是100%的提效!”宋维兵说道。
目前,通渭法院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覆盖率已达100%。
双状联动,群体纠纷化解于“未燃”
当124户商铺业主集体涌向临洮法院时,立案庭庭长王志强没有慌乱,而是从容地拿出“秘密武器”——要素式起诉状和答辩状“两件套”。
原来,这124户商户都是某置业公司业主,他们分别与置业公司签订了《委托经营协议书》,将商铺经营权托管给公司经营,公司承诺按年支付其租金。现因公司拖欠租金,业主将公司诉至法院。
“请双方先填表,委托经营起止时间、约定年租金、实际支付情况……”了解大概案情后,王志强指导原、被告填写要素式两状。几页表格,竟将数百页合同的核心争议浓缩其中。5名原告业主代表填写时频频点头:“拖欠金额、违约责任等都清晰列明,比我们自己写材料还周全。”
征得原、被告同意后,这份“纠纷地图”被迅速推送至县综治中心进行先行调解。指导法官窦冰娟和调解员牟红丽看着要素式诉辩状心如明镜,公司拖欠租金总额明确,争议点只在支付能力上。在实地走访了解被告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和多次协调的基础上,双方最终达成“2025年底前分两期付清”的方案,业主代表老李松了口气:“表格虽小,却把百家事变成一家账!”
要素式两状如同X光片,让纠纷的“病灶”无处遁形,为调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焦点透视,保险理赔跑出“加速度”
在安定区法院,卢某的保险索赔案上演着更快的“司法时速”。因车祸导致双腿骨折的卢某向保险公司索赔遭拒,代理律师韩后平轻车熟路填写了要素式诉状。立案窗口工作人员邢瑞雪眼睛一亮:“住院9天、医疗费25576元、鉴定费2900元……要素齐全,马上立案!”立案全程用时不足十分钟。
这份清晰指引让庭审效率倍增。主审法官刘鹏查阅原告提交的要素式诉状后,迅速归纳出当事人对责任划分等无异议,主要争议焦点在于保险公司对卢某驾驶机动车的规范性存在异议。据此,刘鹏认为该案具备调解可能,双方也表达了调解意愿。经耐心调解,最终保险公司同意支付原告卢某保险金并及时履行了支付义务。
要素式诉辩状应用以来,今年上半年安定区法院调解率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7天,极大地便利了当事人,也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韩沛燃)
市检察院:驻村帮扶解难题 修路利民暖人心
近日,市人民检察院派驻临洮县峡口镇樊家岭村帮扶工作队在走访收集民情民意时,对樊家岭社、道生湾社存在的道路出行难问题,第一时间向该检察院领导汇报,积极协调临洮县进行修缮,申请了2.27公里、投资138.5万元的路面改造硬化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困惑两社群众出行难的急难愁盼问题。
此前,两社路面为土路,坑洼不平,风里尘土飞扬,雨里湿滑泥泞,严重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道路改造后,昔日群众的“烦心路”“心慌路”变成了“致富路”“振兴路”。村民裴生海满意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市检察院,把我们盼了多年的心愿实现了,现在出行方便、安全,心里真舒坦”。
驻村队负责人说:“驻村就是驻心,就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着眼于‘以路兴产、以产兴村’的目标,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修起的是道路,温暖的是民心。” (田华桂)
陇西法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陇西县人民法院审判部门党支部、文峰法庭党支部联合开展“洁净法庭暖人心”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齐上阵,在文峰人民法庭开展集中内务卫生清理工作,对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硬化道路、办公区域等场所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大扫除。
活动中,干警们身着红马甲,手持扫帚、抹布、铁锨,忙碌在各自责任区域。干警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不留任何一个盲区,仔细擦洗了办公桌椅、楼梯扶手、门窗玻璃等。
长期以来,陇西法院始终将环境卫生作为司法服务的第一窗口,把群众体验作为诉讼服务的核心指标。法庭内设置便民清洁角,提供消毒用品;开设“绿色通道”,为特殊群体和企业提供便民诉讼服务。活动当天,前来取裁判文书的黄先生看到这一幕感慨道:“环境更舒心、办事更放心。”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不仅改善了法庭环境卫生状况,还增强了法院干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共同营造了整洁、健康向上的法庭形象。(温明宇)
近日,岷县公安交警大队开展夏季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李学铃 摄)
陇西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助力基层换届选举有序推进
“我们现在能够应用动态监管模式准确掌握辖区内剥夺政治权利人员信息,确保选民登记准确无误。”近日,陇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到相关行政部门回访,该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今年以来,陇西县人民检察院按照上级院数字检察工作部署,结合正在开展的剥夺政治权利刑罚执行检察专项监督,成功办理一起因未依法向基层组织移送被剥夺政治权利人员信息,导致该人员违法参与了所在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案件。
针对暴露出的“信息孤岛”与“执行断链”问题,陇西县人民检察院在个案纠正的基础上,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主动协调公安机关和乡镇政府,调取了全县范围内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尚未执行完毕名单及村“两委”换届选民名单等关键数据,依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快速筛选运用“剥夺政治权利罪犯漏管类案监督模型”,进行数据智能碰撞比对,重点筛查公安机关剥夺政治权利人员信息记录不全、标注居住地在村(社区)但对应基层组织无接收记录或记录不全、选民登记或候选人名单中发现与剥夺政治权利人员信息匹配人员等异常数据,为开展精准监督提供明确方向。
针对发现的异常数据,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和精准监督,及时向公安机关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督促其依法履职。为从源头上打通剥夺政治权利执行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堵塞监管漏洞,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转变,积极与公安机关及乡镇党委政府沟通协调,推动建立了“剥夺政治权利执行信息定期通报与共享机制”,确保选民登记准确无误。(祁明霞 马素梅)
通渭法院:先行调解破困局 “薪”事重重变“薪”安
近日,通渭县人民法院鸡川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众型劳务合同纠纷,在资深调解员老牛的耐心沟通和专业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有效化解了潜在的群体性矛盾。
七名原告此前受雇于被告,在提供劳务结束后,被告长期拖欠劳务报酬,七名原告多次催讨未果,无奈诉至法院。考虑到案件涉及人数较多、诉求集中且事实相对清晰,为避免矛盾的进一步升级,鸡川法庭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委托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老牛负责此案的调解工作。
调解员老牛在认真梳理案情后,首先向被告阐明法理、晓以利害,明确指出拖欠劳务报酬的法律责任及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其次倾听七名原告的具体困难和诉求,耐心安抚其情绪,纾解心结。最终通过多轮“背对背”沟通摸清底线、“面对面”协商弥合分歧,促成双方达成了“被告于2025年年底付清所有拖欠的劳务报酬”的调解协议。(效伟新)
临洮法院:司法调解化干戈 优化环境促双赢
近日,临洮县人民法院成功调处一起因土地转租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在该院新添法庭法官的悉心调解下,实现了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转变,展现了司法力量在护航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甲合作社是农业种植领域的佼佼者,租赁了农户300亩土地,致力于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乙是一位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专业户,与甲合作社的法人因亲戚关系而结缘,双方基于信任达成合作意愿,甲合作社的法人遂将其中的20多亩土地转租给乙农户,并与乙签订了为期10年的土地转租合同,后乙在甲合作社的土地上建设了养鸡场,投资达90余万元,开启了他的养殖事业。然而,好景不长,养鸡场经营两年后,双方因琐事产生矛盾并逐渐升级,乙的养鸡场面临停摆,大额投资可能付诸东流,同时甲合作社也将承担违约责任,面临违约赔偿,一场可能两败俱伤的僵局悄然形成。
面对此案,法官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视为己任。法官多次赴现场调研,仔细查看了养鸡场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了双方的合作背景、争议焦点及各自诉求。通过实地考察,法官深刻认识到,若只是简单地解除合同,90余万元建成的鸡场就成了废铁垃圾;但案结事不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损伤了营商环境的“元气”。
法官多次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背对背调解,耐心倾听、细致分析,力求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和走访,双方开始意识到,与其在法庭上针锋相对,导致两败俱伤,不如坐下来寻找共赢的出路。终于,在办案人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一份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兼顾双方利益的调解协议:合同继续履行,租金支付方式和土地使用细节重新明算。(雪靖 张久菊)
漳县检察院:科学管理推动检察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漳县检察院坚持把检察队伍科学管理作为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秉持科学管理理念,创新多元培养模式,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持续激发队伍活力。
更新管理理念。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全院干警大会等,深入学习最高检关于贯通推进“三个管理”、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的科学意义和实质要求,推动检察队伍管理理念更新变革。构建“检察长牵头抓总、分管副检察长统筹推进、部门负责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形成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责任传导体系,确保科学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科学管理方式精准落地。
创新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检龄、不同岗位的青年干部培养特点,精心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设立理论调研小组、业务提升小组,做到精准滴灌、靶向发力。强化实战化专业训练和岗位练兵,把日常履职作为历练提升的“主战场”,组织“岗位练兵+业务竞赛”,不断提升证据审查、出庭履职、诉讼监督、文书写作等工作能力。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建立部门AB岗轮岗制度,安排不同条线检察人员之间、综合部门与业务部门检察人员之间交叉结对、互学互鉴。
畅通发展渠道。聚焦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职级晋升难题,主动加强与县委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科学配置职务职级资源,拓宽检察人员晋升渠道。严格落实员额检察官退出机制及其配套政策,协调1名四级高级检察官主动退额,为优秀年轻干部腾出发展空间。完善权力内部制约监督机制,构建检务督察与案件管理“同研判”、案件评查“同体检”、评优评先“同考核”机制,实行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的有机结合,推进司法责任制落地落实。(王雪亮)
岷县法院:巧解好友借款纠纷 柔性调和获双方赞誉
近日,岷县人民法院南川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好友间借款纠纷案件,为原告车某追回剩余欠款,促成双方和解,事后,收到车某送来的“执法为民 公正公平”锦旗。
原告车某与被告龚某系好友。2016年6月,被告因长辈突发疾病治疗等急需资金,向原告分两次借款5万元,约定3个月内归还本金,并出具借条。借款到期后,被告因资金周转困难仅偿还本金2.64万元,剩余本金多次催要无果。原告为维护自身权益,于2024年12月向南川法庭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偿还剩余借款本金和迟延履行的利息并承担诉讼费用。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并未立即开庭审理,而是第一时间前往当事人所在村社,通过走访村干部、邻居及双方共同好友,查明借款原委。当了解到原、被告关系原本密切,若简单判决可能破坏邻里关系,且被告确因客观原因陷入经济困境,案件具备调解可能性。通过“诉前矛盾评估机制”进行进一步研判,分析案件潜在的社会影响、执行风险及双方心理预期,最终确定调解为本案最优解。
法庭干警迅速启动“四联动工作法”,以网格为基础,开展多方协同调解:邀请村党支部书记、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利用其熟悉乡土人情、威望较高的优势,从“情、理、法”多角度劝说双方。联动镇司法所、派出所,通过“三调联动”机制(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形成化解合力。针对被告在外地务工的情况,开展线上线下双轨调解,线下与原告面对面沟通,线上灵活运用网络平台听取被告的为难之处,逐步缩小分歧,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开展远程视频调解。
面对原告担心被告失信的焦虑和被告囊中羞涩无法及时清偿的现实,承办法官和调解员指出双方多年情谊不应因经济纠纷受损,被告也坦言“欠钱理亏但无力一次性偿还”,调解员一方面引导原告体谅被告困境,另一方面告诫被告,即便经济困难也应当向原告诚挚说明取得谅解,而非理直气壮地责备原告起诉他追索还款的道理,在情理的双重“攻击”下,双方开始换位思考,为调解打开突破口。紧接着,承办人通过列举本地类似案例,说明拖延还款的法律后果及信用影响,并明确告知双方,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条合法有效,被告需承担还款义务,但支持双方通过协商达成灵活还款方案,最终促使被告主动提出还款计划。
经过法庭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承诺偿还剩余借款本金,原告自愿放弃延迟偿还的利息诉求。在达成调解协议后,法庭并未止步于“纸面和解”,而是主动跟踪协议履行情况,协助双方制定分期还款计划,明确还款时间节点;引入“执行和解担保机制”,由被告的长辈亲友担保监督还款进程。承诺的还款时间届满,被告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双方握手言和,真正实现“事了人和”。(焦 童)
通渭法院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
近日,通渭县人民法院组织法官走进通渭县人武部,开展“送法进军营”法律宣讲活动,为部队官兵带来一场内容翔实、贴近需求的法律知识讲座。
讲座第一部分,重点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的相关条款。详细解读了军人在服役期间及退出现役后,在抚恤优待、家庭权益保障、职业发展、荣誉维护等方面享有的法定权利,并强调,“军人依法优先”不仅体现在社会服务层面,更有以法律之名构筑起守护“最可爱的人”的坚强护盾。
讲座第二部分,针对官兵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难题,聚焦民间借贷和婚姻家庭两大高频纠纷领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清晰界定了合法借贷与非法集资、高利贷的法律边界,结合真实案例警示了“套路贷”、过度担保的风险,详细传授了借条规范书写、利息合法上限、证据保存及诉讼时效等关键知识;着重讲解了法律对军婚的特别保护规定,分析了因军人职业特性(如两地分居)可能引发的感情维系、财产分割等常见问题,并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风险规避策略和纠纷解决路径。
讲座第三部分,重点讲解了地方人民法院普遍设立的涉军维权案件“绿色通道”及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三优先”原则,详细阐述了官兵遇到涉法问题时的内部调解机制、法律援助渠道和诉讼特别程序,并指出,法律是军人捍卫尊严与权益最可靠的武器,鼓励官兵在权益受损时,摒弃顾虑,积极、理性地通过上述正规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法院将全力提供高效、有力的司法保障。(慕明智)
监制:杜金植
编审:李欣君
责编:张陇霞
编辑:李姿霖
法律顾问: 甘肃瀛运律师事务所 曲玮 18693220999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或发布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