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告界,没有说谎这件事儿,只有不得已的夸张。——摘自希区柯克电影《西北偏北》
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要能一句话说清“我是谁”,也就是要有一句漂亮的品牌口号。
宝马的品牌口号无可争议地排名全球汽车界第一,无论是原版的“纯粹驾驶乐趣”,还是美版的“终极驾驶机器”,都一句入魂,一句顶一万句。(见拙作:《最硬汽车广告语,是宝马这两句》)
此外,还要讲出好故事。劳斯莱斯有一个故事空前绝后,这个故事叫“仅限王室和国家元首”,一个顶级故事,把劳斯莱斯捧上全球汽车顶级位置(见拙作:《光有钱,就能买一辆劳斯莱斯吗?》)。
刚入行的小米汽车,还没有统一的品牌口号,但讲故事的水平是超一流的,除了劳斯莱斯,全球范围内目前无以匹敌。
▍小米勇斗保时捷
小米SU7(参数丨图片)上市才一年多,单月销量破2万;小米YU7上市即爆单,黄牛加价倒卖汽车订单的怪事再现江湖。
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小米是造车的新手,人们为什么会相信一个造手机的,一出手就能造出一部好车?
车到底好不好且放一边,真正俘获粉丝人心的,是雷军讲了一个慨当以慷的励志故事,题为:
《三年磨一剑,小米终于把保时捷斩落马下》。
▲雷军堪称汽车界故事大王
雷总是个说书的天才,很懂得撩拨人的心弦,故事分成一回一回地讲,每回都留个“扣子”,且听下回分解。
2023年12月,小米SU7首次公开,在那场发布会的开头,雷军的故事开宗明义:
“汽车工业发展了100多年,汽车机械素质已经做到了极高水平,保时捷就是最高标杆,全球车厂都在对标保时捷。”
所以,小米造车的目标就是:“媲美保时捷”。
▲小米造车之初就瞄准保时捷
在讲完小米的电机、电池之类的技术后,雷军列举了SU7零百加速、最高时速、中后段加速数据,骄傲地宣布:
小米SU7在性能上全面碾轧150万的保时捷Taycan!
话到此处,雷军知道大家未必相信。不急,3个月后,在2024年3月SU7正式发布时,雷军书接上回,说道:
“我们在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是直接对标保时捷来做的,我们在每一个性能表现上,都跟保时捷Taycan去死磕。对标了3年,发现保时捷还是挺牛的。”
▲小米宣称SU7对标保时捷首款电动车Taycan
这次雷军列出了更详细的数据,让小米SU7 Max从尺寸、性能、续航、智能几个方面去PK保时捷Taycan的高端版本,然后谦虚地说:
“说实话,各有胜负。”
一款30万的车,和一款150万的车比起来不相上下,你说,谁赢?
知道你们还是半信半疑,别急,还有下回。
半年之后,2024年10月,小米推出个SU7的特殊版本,“可合法上路的四门赛车”SU7 Ultra在一场发布会上亮相,雷军宣布SU7 Ultra原型车(非量产刷圈专用版)首次征战纽北,是纽北赛道史上最快四门车。
这次不光比数据了,开始在赛道上比圈速。而且,是一轮接一轮地比。
到今年2月的SU7 Ultra上市发布会,雷军又骄傲地宣布,SU7 Ultra在保时捷中国主场挑翻Taycan,成上海赛车场最速量产车。
▲小米SU7狂刷赛道圈速挑战保时捷Taycan
这还不算完,雷军放出狠话:下一站,纽北见!
在今年6月份的一场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了小米与保时捷的巅峰对决:SU7 Ultra干掉包括保时捷Taycan在内的所有对手:
“成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
▲SU7 Ultra狂刷纽北赛道
在全球汽车界,保时捷是何等身份!小米SU7一出江湖就辗轧保时捷,就问你们服不服!
▍讲故事就怕“认真”二字
汽车圈儿里会讲故事的人不少,余承东和李想都算高手;挑战名车的故事也不稀罕,当年宝马就靠咬住奔驰20年不放而成名,近几年一些中国新车型动不动就拿库里南、迈巴赫说事儿。
余承东说,“问界M9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机械素质超越劳斯莱斯库里南”,大家听了也就莞尔一笑。
在发布会上,大嘴也列出几项对比数据:M9零百加速比库里南快、制动距离比库里南短、空间比库里南大、智能化比库里南高……但大家都明白,M9并不是真想挑战库里南,拉来比比,无非是靠傍大牌制造点话题,赚一波流量。
▲余承东把问界M9和劳斯莱斯库里南相提并论
雷军的高明之处,就是从始至终摆出了死磕的架式,一本正经地把一个故事讲到底。
讲故事也有诀窍,除了感情要真挚,故事要素也要完整,角色、情节、冲突、高潮、结尾一个都不能少。
雷军深得中国传统评书的精髓,他把SU7设定成一个励志逆袭的狠角色,像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一样,一阵一阵去闯,一阵比一阵难打。
一个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徐徐展开:
从小米萌生造车之意时,就决意死磕车界豪门保时捷,SU7作为首款车,背负了家族重大使命,毅然决然地向保时捷Taycan下了战书;从家乡出发,SU7义无反顾,一路征战各大赛场狂刷圈速,一直打到保时捷老家德国,在号称地狱难度的纽北赛道上,和Taycan上演了巅峰对决。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第一次挑战,你可以当笑话看;第二次挑战,你可以当故事听,然而,当小米SU7跑到保时捷在中国的赛车主场,在上海赛道刷圈速挑翻Taycan时,保时捷终于沉不住气了,认真回应道:
“让我们在下一‘赛道’再见!”。
▲保时捷忍不住开始回应小米
正所谓,认真你就输了。等的就是你回应!不管你打了引号的赛道是啥意思,小米SU7果断约架:“下一战,纽北见”。
▲小米与保时捷缠斗不止
在纽北,小米SU7力克保时捷Taycan,拿下“最速量产电动车”,励志逆袭的故事达到高潮,也暂时告一段落。雷军早已经准备好下一个故事,新主角换成了YU7。
小米SU7 Ultra刷出纽北好圈速属实不易,挑战Taycan也是选了个理想的对手。毕竟造电动车并不是保时捷的强项,而Taycan又是2019年上市的“老车”,开发平台也是老平台,虽有800V加持,但很多技术已经跟不上潮流了。
▍智者卖车,是卖故事
小米SU7故事最打动人的部分,不是纽北圈速有多快,而是“新人逆袭”带给某些人的情绪价值。保时捷,一个普通人这辈子都高攀不起的汽车品牌,被小米这样的愣头青挑落马下,这不正是平民百姓梦寐以求的“阶层跃升”吗?
保时捷卖的是性能,小米SU7不光在性能上比肩Taycan,还有更智能的座舱,更好的智驾,更新鲜更丰富的配置。如此想来,小米SU7不就是老百姓的梦幻之车吗?20多万,就能买到和百万级保时捷不相上下的“平民保时捷”,这是普通人多么难得的人生小确幸啊!
为了让 SU7 扮演好“保时米”这个角色,雷军甚至让设计团队复刻了保时捷的造型要素。乍一看, SU7 就是保时捷家族中的一员,唯一遗憾的是,小米没有给它重新设计一个盾形的新车标。
Taycan是保时捷首款电动汽车,为了保持品牌识别度,这款车并没有根据电动车架构设定全新造型,而是致敬了最经典的保时捷跑车911,延续了911的基本设计元素。
▲Taycan造型上延续了保时捷的家族特征
911是一款后置发动机跑车,有着独特的车身比例,和传承了几十年的几处明显特征:极具辨识度的前舱盖和翼子板轮廓、侧窗轮廓、flyline车顶曲线和尾部强壮的肩线。
▲911诞生于1963年,是保时捷最经典的跑车
“保时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设计要点,忠实地照搬了保时捷经典跑车造型元素,正如雷军所说,“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
▲小米SU7(下)神似Taycan(上)而人称“保时米”
模仿保时捷,跟随保时捷,超越保时捷,小米SU7就这样一路踏踏实实走来,不避讳、不尴尬——然后,保时捷Taycan尴尬了。
在小米精心设计的叙事中,“保时米”已经全方位压制保时捷Taycan,很多人就想,就算保时捷买不起,买个平替岂不更有性价比?
现代人买东西,买的绝对不仅仅是实用价值和功能性,一个隐秘但非常重要的想法,是想买一种社交价值。具体点说,是想买到的某种身份、地位或者个性化标签,再往深点说,是想买到某种生活方式。
买一辆劳斯莱斯,是图它安静舒适吗?买一辆宝马,是想得到一部终极驾驶机器吗?买一辆小米SU7,是因为它刷圈快吗?
当然不是。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能诱惑人们产生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联想,支撑起这种联想的就是好故事。雷军已经把小米SU7讲述成勇斗豪门的平民英雄,那种后生可畏放纵不羁的气质,深度契合了一些人的生活理想。
小米SU7是一辆好车吗?也许跟传统汽车大厂比起来,它的做工还不算太成熟,可靠性也有待检验,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之车,SU7确实深得某个群体的欢心。就像1960年代的宝马一样,小米在看似铁板一块的汽车市场中,敏锐地发现了一道“缝隙”,然后用一个“平民跑车”的超级故事撬开了一个让对手们艳羡不已的新板块。
小米汽车的故事仍在书接上回:YU7,法拉米,平民法拉利,它来了。
▲小米YU7(上)与法拉利Purosangue(下)
补充几句:
口号改变汽车命运
有点商业知识的人都明白,卖商品其实是卖品牌,卖品牌其实是卖故事。
讲故事,要选一个好主题,品牌口号就是那个主题。
普通人理解不了品牌口号的价值,甚至觉得可有可无。实际上,一句好口号就是一句神奇的咒语,不光是能诱惑买家,更重要的是能PUA自家的员工,就像歌中唱道:
我喜欢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
以前我们说过宝马的发家史。1965年的一句“纯粹驾驶乐趣”,让BMW收拢起慌乱的眼神,坚定地瞄准了“运动”;1974年的一句“终极驾驶机器”,吸引了什么都喜欢尝鲜的美国人,BMW终于成了奔驰、凯迪拉克之外的“另类豪华”。
不夸张地说,前一句口号挽救了快破产的宝马,后一句口号让BMW成为个性鲜明的豪华品牌。
中国汽车品牌中,目前最好的品牌口号出自理想,就是这句:“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
这句话乍一听平淡无奇,但却是理想汽车的成功魔咒。
大家都在造家用车,但只有理想的李想真正吃透了中国家庭,并且造出了大人孩子都喜欢的SUV。李想说:
“让汽车的研发不再围绕前排的司机和后排的老板,而是要照顾好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我们的爱人、父母、孩子。”
行业当初看不上没啥技术含量的增程式动力,但你看现在增程火成啥了;行业当初也对“彩电冰箱大沙发”嗤之以鼻,现在谁家新车里没这些玩意儿都不好意思上市。
也难怪李想当年骂:“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哔哔”,“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TM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一个“家”字,就是理想汽车的精髓,当产品定义、研发设计、推广营销都往“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上使劲时,理想就造出了中国家庭喜闻乐见的车子。
小鹏汽车的口号也还靠点儿谱,“未来出行探索者”,听着是想在智能化方向有所突破;蔚来的品牌口号纯粹是为了喊口号,“共创可持续和更美好的未来”,一看就是自己都搞不清到底该造什么样的车。
口号决定命运。理想定位最清晰,在蔚小理中销量最大,最早实现盈利;小鹏主打个智能,销量次之,盈利在望;蔚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换电商”,车子本身没啥特色,销量最差,亏损最大。
中国汽车品牌口号整体上乏善可陈,什么“因快乐而伟大”、“科技驱动创新”云云,不是大而无当,就是故弄玄虚,能精准而清晰地说明自家定位的很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