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群众的幸福指数,民生保障是最温暖的底色,这其中就业是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津南区实施“宜业增收恒心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街镇“津彩e就业”驿站,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一个个民生子项的落地,让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
在天津鸿文职业培训学校,学员们正在上西式面点课,通过前期线上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开始进行线下的实际操作,后期经过考核能够拿到国家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通过职业培训学校的牵线搭桥实现就业创业。
“今年我们在传统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的这个新职业的培训,目前已经开了第七期培训了,毕业了大概有300多名学员,8月初,我们即将开启第八期。培训完可以以灵活用工的方式在家里承接这项工作,另外我们与百度云、华为等大企业也有合作,为他们定向培养输送这样的人才。”天津鸿文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官泽坤介绍。
毕业即就业是技能培训的独特优势。今年以来,津南区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万人技能提升”行动,聚焦“培训促就业”主线,以“产业需求”定“培训方向”,结合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定期推送区域内急需紧缺工种目录,择优推荐培训机构,以“群众点单、驿站派单、机构接单”服务模式,通过政府补贴激励,全面覆盖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增加紧缺技能人才供给,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紧盯产业需求和就业导向,推出人工智能训练师、养老服务、家政服务、长期照护职业技能专项培训。
此外,针对企业培训中心管理人员、培训讲师等不同群体,津南区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开展师资培训87人次;针对灵台输转劳动力,津南区大力推进“津灵工匠”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分批次组织人员到津南区“订单化”接受叉车司机、低压电工等专业培训;针对社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津南区开展“技能大讲堂进社区”活动,提供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免费培训。截至目前,全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918人次,开展创业培训86个班期、2360人次。
技能培训授人以渔,就业驿站搭建服务新阵地。截至3月底,津南区完成11个“津彩e就业”,实现镇街全覆盖,并纳入全市首批发布运营驿站。驿站建设突出“3+N”内容,即在规定设置的接待服务区、信息查询区、综合活动区基础上,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打造N个特色就业服务区域,比如海棠街驿站以全职妈妈为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化帮助实现工作带娃两不误;双桥河镇驿站以市级公共就业服务竞赛获奖选手郑宜景为核心成立小郑工作室提供定制化就业服务……形式多元发展,服务内容叠加,优势互补、精准高效。
在此基础上,驿站提供需求摸排、岗位归集、供需匹配等8个方面工作,融入载体平台特色,坚持驿站“吹哨”、人社“报道”,针对驿站多元化需求,人社部门第一时间响应,指导工作具体开展,积极配置资源,给予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协调场地、对接高校等支持,就业服务丰富多彩。今年以来,各驿站归集就业岗位2.1万个,累计服务群众近3万人次,服务周边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500余家。
夯实“宜业”基础促进充分就业,依托“增收”路径实现共同富裕。今年,津南区投资1110万元,在八里台镇、双桥河镇等区域新建37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部建成,并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助力村民增收,为津南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融媒津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