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玉溪元江县学生家长反映,学校要求家长每日必须在手机上完成两次“暑期安全提醒”打卡,被质疑是形式主义做法。
不同学校的打卡方式并不一样,有的是阅读“防溺水文字提示内容”,有的是观看防溺水视频,有的甚至规定了打卡的具体时间段,若未按时完成打卡,则会收到老师在班级群中的点名提醒或电话催促。
图源:澎湃新闻
8月1日,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安全科工作人员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市教体局没有安排打卡一事”,目前已通知元江县教育体育局,对存在这种情况的学校马上进行整改。
对于“打卡是形式主义”的质疑,该工作人员回复,“我们统筹安全教育不会统筹得这么细致,也不会说要怎么样的形式。我们只是做了工作的部署,具体的落实情况有很多种形式。”
同日,元江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在落实暂停打卡一事,如有其他相关建议会统一收集反馈。”
该工作人员解释,打卡的初衷是“暑假期间少年儿童溺水、交通事故易发、高发,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注意安全”。其表示,目前宣传暑假安全的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中。
澎湃新闻消息,8月1日,当地部分学校已群发通知要求,不再进行暑期防溺水早晚打卡,改为每天晚上8点前,家长在班级群汇报孩子是否在家平安。
教育部于7月10日曾发《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称,“部署暑期安全工作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出现签订责任书、“一刀切”、频繁打卡等形式主义做法加重教师负担,确保学校和教师立足主责主业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光明日报发文称,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既快乐又安全的暑假,不仅承载着每个家庭的美好期盼,更检验着现代社会治理的能力。如何让安全防范既有实效又充满温度?值得各方思考和探寻。
来源:中国青年报(整理:陈垠杉)综合南方都市报(薛凯莹)、澎湃新闻(熊强)、光明日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